手机扫码接着看

【历史点滴(一)葛玄上书】

作者:张永春|分类:文史掌故|标签:历史点滴 葛玄上书

2014033068594233.jpg

        按语:古事见今朝,今朝过后皆古事。虚华尽实景,实景瞬间尽虚华。
 
        一部撰写于唐代的佛经《甄正论》,记载了如下史料:“齐王正始元年,赤乌三年,术人葛玄上书吴主孙权云:佛法是西域之典,中国先有道教,请弘其法。始创置一馆,此今观之滥觞也。”
        这段看似简短的记述,背后却包含了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文化:
        1、文中提及的葛玄,乃葛洪之祖父。出生于西元164年,道教灵宝派阁皂宗祖师。被后世道教界尊为葛仙翁、太极仙翁。与张道陵祖师、许逊祖师、萨守坚祖师,并称道教“四大天师”。
        2、葛玄是如何与孙权结识并交往的呢?史书中有记述,《三国志·吴书》:“孙权好道术,葛玄尝与之游,得权器重,特于方山立洞玄观。”
        3、从葛玄上书孙权的内容上,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,远在赤乌三年,即西元240年,外来佛教文化已经开始对中土产生冲击。这种文化差异上的碰撞与博弈,已经开始从上到下,对当时的社会产生负面影响。故而葛玄不顾自己76岁高龄,言之昭昭,简短意赅的与以谏言上书。
        4、当下,我们在谈及道教的基础教义思想时,经常会提到一点,即“柔弱不争”。可究竟什么是道教文化所阐述的“不争”?由于很多人,甚至是道门中人,都缺乏客观公允的认识。从而导致了今天,“柔弱不争”这句话,常常被一些伪道学们,拿来当做阿Q的精神胜利法。更有甚者,时不时的被一些人拿来当做大棒,对付自己的同胞。 在此首先要明确,道教基础教义所阐述的“不争”,是相对于“强争”而言的。换言之,道教反对的是,强争掠夺与强取豪夺。而不是时下一些伪道学们所阐释的无原则退让,与退避三舍般的龟缩。作为历史见证人,我在回顾和讲述近三十年来,道教发展、武术发展所遇到的种种境遇时,常常提到一句话:“叹其不幸,恨其不争”。我们反对的是贪婪扩张,反对是强取豪夺。但我们的自身利益,家庭利益,集体利益,乃至国家利益、民族利益,需要我们理直气壮的去维护!如果关系到你自身的利益,而你自己都不去争取,不去维护,试问天下,有谁会替你去争?顶礼葛天师!您的言行,无愧于天地,无愧于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。
        5、揭示了“道观”的由来。作为一个专用名词,道观的“观”字,来源于“馆”。无论是旧时的馆驿、会馆,还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楼堂馆所;茶馆;饭馆;酒馆;咖啡馆;理发馆;照相馆;展览馆;博物馆;美术馆;体育馆;图书馆;文化馆等等,即专属人群集中的场所。
        6、最后说一说这部《甄正论》的作者玄嶷。玄嶷,俗姓杜,名叉。幼年入道,修其经法。后被推举为洛阳大弘道观主持,号杜叉炼师。以其精通三玄、七略,为当时洛阳道徒之统领。唐代武则天皈依佛教后,提出援助宣教,广度群僧。于是这位杜叉炼师,与时俱进的“有所感悟,乃恳求剃发,诏许之,住洛阳佛授记寺。未久,任寺都,并参与翻译佛经。平时对人示说,道家仙法之非道虚诞,又着书详细论之。遗有《甄正论》三卷行世。”(见《宋高僧传》卷十七、《开元释教录》卷十)对于此人的所作所为,这里不予评说。单就这种溜须拍马、见风使舵、墙头草的社会现象、文化现象而言,迄今仍大有人在。这种不吃哪口井的水,就往哪口井里吐唾沫的做法,真不是个东西。
        附:“葛玄字孝先,丹阳句容都乡吉阳里人也。......乃抱朴三代从祖也。......赤乌七年(243),大岁甲子八月十五日平旦飞升,长往不返。”——陶弘景《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》


27 02月

2014-02-27 19:00:55

浏览5699 评论0
返回
目录
返回
首页
【老照片:天云楼】 【历史点滴(二)武则天的反复无常】
请先 登录 再评论,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