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扫码接着看

【马明达谈明人撰《张松溪传》】

作者:张永春|分类:内家拳法|标签:内家拳 张松溪 马明达

src=http_%2F%2Fwww.gscn.com.cn%2F2007_pic%2FBeyondPic%2F2007-8%2F13%2F2007080917042635978.jpg&refer=http_%2F%2Fwww.gscn.com.jpg

        一

        内、外家之说是武术史上的重大问题,对清[文]代以来的武术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,[章]直到今天,围绕着“内家拳”的一系列问题[来],仍然是武术界的热门话题,引得大家各执[自]一词,议论纷纷。众所周知,这一说法最先[ ]出现于明末清初,首见于黄宗羲、黄百家父[w]子为抗清义士王征南所撰写的传记资料中。[u]据黄氏父子说,内家拳的创始可追溯到北宋[s]末年的武当宗师张三峰,张三峰以下是陕西[h]人王宗,王宗传温州人陈州同,由此传到温[u]州。到明代嘉靖末年,张松溪最为著名。张[o]松溪有徒弟三四人,又辗转传到宁波,明末[n]清初客居宁波的王征南是代表人物。根据这[l]个传承系统,张松溪是内家拳承前启后的关[i]键人物,所以许多当代的“内家拳”家往往[n]自诩为“松溪正传”或“松溪派”。由此观[e]之,张松溪是中国武术史上最值得研究的人[.]物之一。

        张松溪的大名和事迹除见于黄氏父子的著述外,还有就是清雍正年间曹秉仁修纂的《宁波府志》卷31的那个著名的《张松溪传》,不过曹秉仁的《张松溪传》主要是从黄氏父子的著述中抄撮而来的,只是稍稍有所增补而已。应该说至今为止,关于张松溪其人其艺,大多数研究者都主要以曹秉仁的《张松溪传》为基本资料,还没有人在史料上超出黄氏父子和曹秉仁著述的范围,没有人使用过比黄氏父子更早的史料。

        可以说近百年来,武术界在内家拳和张松溪、王征南等有关问题的研究上,进展相当迟缓,始终没有出现重大突破,特别是在史料的诠释和拓展上。既然史料上无所突破,认识上也有很难有大的推进,于是大多数著述就不免于因循旧说、人云亦云,提不出多少言之有据、持之有故的新观点。我们注意到,在神秘主义沉渣浮泛的今天,对“内家拳”做深入探研的人似乎并不多见,而附会杜撰之说却飞云腾雾,哄然而起,各式各样光怪陆离、不着边际的说法不一而足,以至鱼目混珠,真假难辨,竟使得张松溪、王征南这些原本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变得越来越虚幻,越来越无可捉摸了。

        二

        我们最近了解到,在内家拳研究上有一个重[c]要动态,出现了令人鼓舞的突破。这是因为[n]历史学家、当代著名的武术家和武术理论家[文]马明达先生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,发现[章]了出自明代一位名家之手的《搏者张松溪传[来]》。这是关于张松溪生平事迹的第一手资料[自],是迄今为止没有人使用过的珍贵的武术史[ ]料,这篇资料的发现,对内家拳研究,特别[w]是对张松溪的研究,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       我们是在与马先生谈论武术基本理论建设时,马先生以内家拳研究为例,谈到他发现的明代一位著名人物所撰写的《搏者张松溪传》。

        他说,在当代武术界,“内家拳”可谓气象鼎盛,言必称张松溪、王征南者不可胜计,但许多人只能沿袭陈说,以耳代目,以传说代史实,往往对内家拳的“源”与“流”说不清道不明。不少人将张三峰与张三丰混为一谈,将“绵张”与张松溪强拼为一人;有人对张松溪、王征南的基本史料不深入考究,所用资料多是从别人那里抄袭来的,于是难免以讹传讹,错上加错。有人甚至将一批小说人物如吕四娘等拉入内家拳系统……所有这些,表面上似乎“丰富”了内家拳的传承渊源和理论体系,实际是给内家拳平添了许多疑云迷雾,使它本来相当清晰的面目反倒变得模糊不清起来。

        马先生说,张松溪是真实可考的历史人物,在内家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。然而长期以来,人们仅限于从黄氏父子的著作及雍正《宁波府志》中寻章摘句,捃拾陈言,漫作铺张演义之论,却忽略了对有关史料的综合研究,忽略了继续发掘和扩大史料范围。其实,作为史学大家的黄宗羲及其子黄百家,记述张松溪的事迹实有所本的,是有史料源头的,他们的依据之一就是撰写于嘉靖、万历之际的《搏者张松溪传》。《搏者张松溪传》的作者与张松溪同时并有交往。所述事迹当然有较高的可信度,从“史源学”的角度讲,《搏者张松溪传》所提供的材料是“源”,是目前所知关于张松溪的最具权威的原始资料。

        黄宗羲所撰《王征南墓志》的取材面相当广,其中包括王征南本人提供的资料,宁波地区的口碑资料,也包括前人撰写的《搏者张松溪传》等。至于曹秉仁的《张松溪传》,现在可以肯定,它是综合了黄氏父子的著作和《搏者张松溪传》而成的,但取材角度与黄宗羲不尽相同,与黄氏著述互有详略。现在有了《搏者张松溪传》,再加上黄氏父子的著作和曹秉仁的《张松溪传》,张松溪的史料系统就比较完整了,这使我们对张松溪及“内家拳”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。遗憾的是,当代武坛上高擎“内家拳”旗号的论著多不胜览,然则,一篇洋洋千言的《搏者张松溪传》竟从来无人知晓,没有人做过援引和研究,仅此一点,就足以说明武术史和武术理论的研究的确还存在很大的缺漏,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做。

        马先生告诉我们,新发现的《搏者张松溪传》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,而且对探索明清之际的“内家拳”理论有重要意义。他举例说,曹秉仁《宁波府志》的《张松溪传》提到,张松溪最为珍秘的是“敬、紧、径、劲、切”五字诀,“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”。又说,这五字“犹兵家之仁、信、智、勇、严”。晚近以来,言内家拳者对这五个字有不同的解说,对其来源也各有说法,而多数都是臆断附会之词,没有多少真凭实据。有人在不提供任何文献依据的情况下,居然将这五个字说成是“张三丰祖师存心五字诀”,无非借此来增加了它的神秘感。马先生说:“在民间,有人用雄黄酒将这五个字写在纸上,烧为灰烬后喝下去……有了这篇《搏者张松溪传》,我们终于知道,这五个字的正确写法是‘勤、紧、径、敬、切’,曹秉仁在转抄时出现了失误,或者是有意作了修改。据《搏者张松溪传》说,这五个字的前三个字是张的老师孙十三老所传,后两个字则是张加上去的,与所谓‘张三丰祖师’毫无关系。弥足珍贵的是,传文作者对‘五字诀’逐一作了讲解。浅近生动,言之有理,我相信这才是最权威的讲解。”

        三

        最后,马先生语气沉重地讲道,自唐豪先生以后,匆匆几十年过去了,中国武术史和武术理论的研究进展不大,成绩有限,甚至很少再出现唐豪先生《少林武当考》、《中国武艺图籍考》那样高水平的学术论著。先后出过几本武术史专著,不能说一点推进都没有,但总体水平不高,有的错误百出,徒有“史”名,贻误读者。至今,一是没有形成武术史和武术理论研究的学科队伍,二是没有专门的基地,包括没有专设的科研机构和学术刊物,于是连正常的高层位学术交流都很困难。历史悠久而内容丰富的中华武术,在现实社会中仍旧拥有大量爱好者,而她的科研工作竟处在如此落寞的状态下,说起来令人戚然。

        马先生说,近年来“内家拳”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,这与所谓“竞技武术”的日趋没落有关,反映了传统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命力。但不能不看到,现代“内家拳”的概念相当混乱,冒牌的“内家拳”纷至沓来,招摇过市,正在对传统武术的健康造成危害。当此之际,对内家拳历史的澄清和基本概念的界定,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我们希望有更多一些人能深入到这一研究工作中来,在史料发现和理论建设上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。没有科研工作为前导,武术的发展必定会多走弯路,这方面的教训十分沉重,不能不引以为诫。


13 03月

2018-03-13 22:14:42

浏览6525 评论0
返回
目录
返回
首页
【九式导引(易形术)】 【八卦枪】
请先 登录 再评论,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