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扫码接着看

【历史点滴(二)武则天的反复无常】

作者:张永春|分类:文史掌故|标签:武则天 反复无常

2014033150133393.jpg

        按语:欲别仙祠到道周,戏拈转语却回头。睡时再梦为丞相,须记功成早退休。 


        唐代立国初始,视李姓为李耳(老子)后裔,奉道教为国教。每缘法事集会,令道士、女官,位居释教之前。

        "贞观十一年(西元637)七月,(唐太宗李世民)驾巡洛邑。黄巾先有与僧论者,闻之于上,上乃下诏云:自今以后,斋供行立,至于称谓,道士、女官在僧、尼之前。”——《广弘明集》卷二十五 唐·释道宣撰

        此诏一经颁布,随即引发释教不满,从而上表进谏。

        "贞观十一年(西元637),帝幸京洛,诏道先释佛,时沙门智实上表进谏,固执不奉诏,杖于庙堂,民共服,流之岭表而卒。"——《续文献通考》

        一晃数十年后,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,登上历史舞台。史籍中关于武则天曾出家为尼的记述,见于《旧唐书》卷六《本纪卷六》:

        “则天年十四岁,太宗闻其美容止,召入宫,立为才人。至太宗崩,遂为尼,居感业寺。大帝于寺见之,复召入宫,拜昭仪。”

        “光宅元年(西元684)九月甲寅,大赦。改元。旗帜尚白,易内外官服青者以碧,大易官名,改东都(洛阳)为神都。道尊老子母为先天太后。”——《新唐书》卷四《则天皇后本纪》

        “天授二年(西元691)夏四月,令释教在道法之上,僧尼处道士女官之前。”——《旧唐书》卷六《本纪卷六》

        是什么原因,令武则天做出如此决定?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四《唐纪二十》中有相关记述:

        ”天授二年(西元691)夏四月,制以释教开革命之阶,升于道教之上。“

        国人多以为”革命“一词出于近代,系舶来品。殊不知其古已有之,那此处的“革命”指的又是什么呢?续翻史籍,得解。

        《旧唐书·则天皇后本纪》载:初元年,有沙门十人伪撰《大云经》,表上之,盛言神皇受命之事。制颁于天下,令诸州各置大云寺,总度僧千人。

        另据《旧唐书》·《薛怀义传》记:怀义与法明等造《大云经》,言则天是弥勒下生,作阎浮提主。唐氏合微,故则天革命称周,其《大云经》颁于天下,寺各藏一本,令升高坐讲说。

        世人皆说,武则天宠信佛教,而真实的历史,确系佛教徒伪造《大云经》,称武则天为弥勒佛降生,为她“革命性”的改唐为周,尽心竭力。如此功不可没之时,再接再厉,本也平常,但接下来发生的事,令佛教界大跌眼镜:

        “万岁通天元年(西元696),丙申,东都福光寺僧慧澄。表乞除毁《老子化胡经》,敕秋官侍郎集成均监弘文馆学士祥议。六月十五,敕旨,老子化胡,典浩攸著,岂容僧辈妄请削除,倘史籍无据,俗官何忍虚承?明知化是真非谬云。”——《混元圣纪》卷八

        附记:

        薛怀义,本名冯小宝。经太平公主引荐,成为武则天内侍。赐姓薛,改名薛怀义。其后与驸马薛绍(太平公主的丈夫)联宗,地位大增。为掩盖其内侍身份,薛怀义被安排至洛阳白马寺任主持。曾先后晋封左卫大将军、梁国公、右卫大将军、鄂国公等。后因武则天内宠众多,薛怀义妒恨在心,竟恣意放火,将耗资数百万建起的明堂(周天子执政的大殿)烧毁。武则天遂杀之。换言之,法明、怀义等僧不过是外围,而薛怀义这位白马寺主持,才是伪书《大云经》的真正幕后。


13 03月

2014-03-13 11:32:41

浏览6292 评论0
返回
目录
返回
首页
【历史点滴(一)葛玄上书】 【持诵功课经中的“点滴”问题】
请先 登录 再评论,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